《北京周报》外籍专家 苏·萨卡 · 2016-08-01 · 来源:北京周报网 |
标签:厦门;申遗;民生 | 打印
|
沈雄生与莫桑比克前总统诺阿金·希萨诺(沈雄生供图)
当发现好的外资项目时,沈雄生就开始四处游走选择理想的境外投资点,就像科学家做新实验一样有条不紊,尽管冒险,但也有可能带来巨大的财富。
上世纪90年代,沈雄生从事消费品贸易。当时不断下滑的出口额使这个厦门商人颇为头疼。他把中国生产的服装和鞋子卖到东欧,但那里的经济由于社会制度的巨变而急转直下。
"当时的市场停滞不前,货币暴跌。"已到知天命之年的沈雄生回忆道:"我意识到,是时候要去其他地方寻找商机了。"忆起当时的情景,沈雄生皱了皱眉头。他最近刚从非洲谈生意归来,皮肤被晒得黝黑。
与欧洲不同,刚刚摆脱殖民统治的非洲急需基础设施建设,被视为投资热门地点。1995年,经过前期的大量考察,沈雄生动身前往非洲四国:尼日利亚、埃及、肯尼亚和南非。
转战非洲
实地考察之旅让沈雄生相信,他的未来在南非:"南非当时已经有了很大变化——消除了种族隔离,解禁了国际经济制裁,建立了选举制度。被孤立了二三十年,新一届政府一心想要快速发展经济,特别鼓励外贸外资。"
与此同时,彩虹之国还拥有外国投资者看重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商业文化。与非洲其他国家相比,这里没有内战或是动荡的政局。所以,对沈雄生来说已是万事俱备。1998年,他与当地合伙人在约翰内斯堡注册的联合色彩公司开始运营。
这一次沈雄生将目光对准了建材生意,因为这些是南非在建设过程中急需的。渐渐地,他增加了室内装璜项目。在对南非的花岗岩矿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他又把花岗岩纳入银河官网的业务范围中。2012年,沈雄生签到一笔花岗岩材料的订单,但当时他并没有在南非找到足够的供货量。一个生意场上的熟人告诉他,莫桑比克也有花岗岩,他便在莫桑比克设立了分公司,并找到一位当地人一起来做花岗岩的生意。
如今,沈雄生的公司已有200多名员工,绝大多数是当地人。沈雄生特别强调这是一个非洲公司:"厦门是我的家乡,我的根在这里,但我的生意在非洲。"
规划未来
沈雄生在非洲取得了成功,但是与许多国内赴非企业不同之处在于他对未来的规划。对于继续扩大公司规模到更多的非洲国家,沈雄生并不感兴趣。"我已经克服太多的困难了。人到五十,知天命了。"他笑着说。
沈雄生觉得自己现在更像是个导师,将从实战中学习到的关于非洲市场的知识分享给其他有意在非发展的国内企业。同时,他也很愿意将有关中国的知识告诉给想要来中国做生意,或是想和中国企业做生意的非洲公司。
他认为,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也为中国企业带来了活力:"把亚、欧、非三大洲的工业、基础设施和农业网络贯通起来,这样的构想让中国企业欢欣鼓舞。从政府到民间,非洲吸引着各种目光。许多人来找我,让我帮忙出主意、提建议。我意识到,或许现在我该做的不是管理自己的公司,而是做一个顾问,帮助中国企业打入非洲市场。"
沈雄生做这样的顾问再合适不过了。他现在就是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厦门市委员会、厦门国际商会南非联络点的首席代表。
厦门是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会展经济非常发达,每年都要举办一系列的国际博览会。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简称"投洽会")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非洲国家参与其中。第20届投洽会即将于今年九月举行。
"我们得想办法增加投洽会对非洲国家的吸引力。因为文化差异和时差的问题,中国和非洲的合作是比较困难的。这点需要持续跟进。"沈雄生解释道。
有鉴于此,成立一个"非洲中心"的想法应运而生。去年,沈雄生在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厦门市委员会主办的第三届"走进非洲"圆桌会议上提出了这个想法,得到了广泛支持。非洲中心有望于年内成立,地点暂定设在厦门自贸区。
"非洲代表团参加投洽会的时间只有四天,但'非洲中心'却能做到全年无休。"沈雄生说。
沈雄生的"非洲生意经"
- 要和非洲企业做成生意,需要有足够的耐心。遇到的挑战和困难远比想象中多得多。
- 要找对人。除了聘用非洲当地的员工,还需要有来自国内的必要支持,因为高技能的人才稀缺。企业应以中国人才为核心,在当地创造就业机会、招聘当地员工,并由核心团队进行业务培训。
- 做足准备,做好预估。相比在中国,在非洲做项目要预留出耗费双倍的时间和开销。
- 最好在非洲找当地的银河官网的合作伙伴。他们更了解本国的法律、文化,有自己的人脉,做生意能容易些。
- 尊重当地文化、法律和人。这点非常重要。有些企业在中国很成功,但是到非洲却屡遭失败,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注意到这点。
|
|
产品专区 |
|
银河官网的合作伙伴: |
|
|
|
|
|
|
|
银河官网的版权所有 2000-2018 北京周报中文网 京公网安备号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银河官网的版权所有。